20231210 01

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鬱金香狂熱》當球莖價格高過一棟房子

在你我的心目中,鬱金香早已成為荷蘭密不可分割的國際形象,但你知道鬱金香並不是荷蘭土生土長的原生種嗎?而是來自遙遠中亞的天山山脈,歐洲人與土耳其人進行貿易、政治、外交等活動,鬱金香被土耳其人當作送給歐洲商人的贈禮,再經由商人引進歐洲。

世界上最早的泡沫經濟事件-鬱金香狂熱

1630年代的荷蘭共和國,是投機狂熱的最佳搖籃。當時,西班牙的軍事威脅終於解除,加上因歐洲三十年戰爭而坐享豐利的紡織貿易也蓬勃發展,因此人們對於荷蘭的商業前景一片看好。1631年,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搬到新大樓。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殖民地大發利市,股價攀升速度也進入該世紀最猛烈的階段。房價急遽上漲,郊區蓋起一幢幢宅邸。擁有全歐洲收入最高的人民,荷蘭共和國不再流行喀爾文教派縮衣節食的生活,改奉行消費主義。而鬱金香,正好可以同時滿足暴漲的虛榮心,與捨命追求財富的貪婪夢。

狂熱的爆發

鬱金香狂熱潮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供求不平衡而變得高價,第二階段是投機者開始進入市場,第三階段則是捲入了缺乏資本的平民。到了第三階段之後開始泡沫化,價格暴跌導致市場上一片混亂。

植物愛好者

1610年代,最初被鬱金香的美麗所吸引的是手頭寬裕的植物愛好者,因為鬱金香的球根一開始就是高價的商品。之後藉由這些園藝家和愛好者自己試著改良品種,產生了許多有名的品種,其中有名的高級品種包括「里弗金提督」(Admiral Liefken)、「水師提督艾克」(Admiral Von der Eyk)、「總督」(Viceroy)、「大元帥」(Generalissimo)等,此外還有一個讓愛好者讚不絕口的品種,是因病變而產生的紫-白色條紋的「永遠的皇帝」(Semper Augustus)。

投機分子的加入

在約1634年左右,鬱金香的大受歡迎引起了投機分子的目光,他們對於栽培鬱金香或是賞花並沒有興趣,只是為了哄抬價格取得利潤。此時鬱金香受歡迎的風氣從萊頓傳到阿姆斯特丹、哈勒姆等城市,需求量日漸擴大。這些投機分子有計劃地行動,有人因此一擲千金,當時甚至還有過一個高級品種的球根交換了一座宅邸的紀錄。

當時鬱金香的高價可以從購買的單位看出,高級的品種用秤重的方式,以一個叫做aas(1 aas=0.05克)的單位來計價。次級的品種則用個來計算,再次級的則用袋裝的方式來販售。

在M.戴許所著的《鬱金香狂熱》一書中有以下的描述:「1636年,一棵價值三千荷蘭盾的鬱金香,可以交換八隻肥豬、四隻肥公牛、兩噸奶油、一千磅乳酪、一個銀製杯子、一包衣服、一張附有床墊的床外加一條船。」

這個時候鬱金香的交易以球根的現貨來買賣,所以交易主要在冬天進行。但是鬱金香是如此受歡迎,因此無論什麼季節都有交易的需求。

大眾普及化

鬱金香交易在短時間內讓人一擲千金的傳言在工匠和農民之間廣為流傳,吸引他們進入這個交易市場,他們原本沒有資金,所以僅從買得起的程度開始進行,使得非頂級的品種價格也開始抬升,漸漸出現因轉賣而取得利益的民眾。市場的交易模式至此也開始改變,開始出現全年交易和引進了期貨交易制度。

這種交易的模式並非前往正式的證券交易所,而是前往酒店。交易也不需要使用現金或是現貨的球根,而是提出一份諸如「明年四月支付」、「那時候會交付球根」的票據,或是加上少許的預付款即可完成交易。這個預付款也並非限定只能使用現金,像是家畜或是家具只要可以換錢的東西都可以抵用。因此這樣的票據轉過數手後出現了連誰是債權人誰是債務人都不知道的情況。這種預付的制度也吸引了原本完全沒有資金的投機者參加,像是麵包師傅到農民都加入這個市場,因此需求量再次膨脹,就算是原本便宜的品種也飛漲。但是隨著價格飛漲,原本最初的買家也就是愛好植物的人開始變得不買,特別是民眾交易的低價球根,愛好者也看不上眼。

一夜凋零的鬱金香

隨著花市需求不斷膨脹,商人開始出售「本票」來確保未來高價鬱金香的供給,這些本票還會在不同投資者之間以更高的價格轉手,直到球莖正式交貨才停止,也就是類似現今的期貨交易制度。

然而,越到後來,這些投機商人越趨在意的反而不是鬱金香本身,而是擁有多少高利潤的本票。人們甚至透過借款、抵押房地產來購買鬱金香本票,作為一夜致富的手段。

延伸閱讀>>支票等於錢嗎?認識什麼是支票與本票!5重點微知識分享

1637 年 2 月,據說是一個寒冷的早晨,球莖販賣者一如往常聚集一塊,等待兌現本票,卻突然發現不再有人願意出價購買鬱金香,至此花市的泡沫經濟終於崩潰了,這就是史上第一起泡沫經濟事件「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

因為票據無法兌現,導致無法付出貨款卻又背負債務的人據說達到3,000人。荷蘭各都市陷入混亂,其中有人還同時身兼債權和債務人。雖然有人興訴,但是在債務人明顯沒有償還能力的情況下,事情無法尋得解決的途徑。

情況最後震動了議會和市政府展開行動,並最終作出了「在調查結束之前保留鬱金香的交易」的決定。這個決定使得票據失效,簡單粗暴而又迅速的把問題解決了,留下少數的破產者和暴發戶,鬱金香狂熱時代就此結束。

鬱金香泡沫經濟的瓦解

事件的影響

鬱金香泡沫經濟的瓦解,對於經濟和之後的荷蘭歷史如同蜻蜓點水一般,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的影響。雖然植物愛好者繼續追求高價的鬱金香,但是在史料上並沒看到對於其他產業的打擊,有較大影響的是在精神文化的層面。

以簡約和儉約為主旨的喀爾文派新教道德觀重新復出,教會出版對於參加鬱金香交易者嚴格批判的宣傳手冊。鬱金香被喻為羅馬神話的芙蘿拉女神,用以批判那些人為「供奉貪慾芙蘿拉的愚者們」。1637年的報紙也刊登了多張諷刺畫調侃這些投機者,其中最有名的包括「愚人的花車(Floraes Mallewage)」、「瘋人帽之花(Floraes Gek-kap)」等。事件之後荷蘭人一度厭惡鬱金香,這狂潮也被視為一個教訓傳承下去。

鬱金香的魅力來自花色的不確定性

16世紀中葉,被派往蘇里曼一世(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宮廷的帝國大使巴斯拜克(Ogier Ghislaine de Busbecq),將鬱金香從土耳其帶回歐洲(鬱金香英文名稱「tulip」即源於土耳其文「tulipan」,意思為頭巾)。在西歐早期,只有貴族與植物學家的花園裡,才能見到鬱金香。在巴斯拜克返國的幾年後,富格(Fugger)家族位於奧格斯堡的花園也出現了鬱金香,此花成為歐洲大銀行世家最具異國風味的園藝新寵。

1573年,這位大使將鬱金香送給著名的荷蘭植物學家克魯西厄斯(Carolus Clusius),此人大力推廣鬱金香種植,更把鬱金香寫進《珍稀植物史》(Rariorum plantarum historia)。據傳克魯西厄斯以極高的價格販售手中的鬱金香球莖,但他本人也是鬱金香狂熱的第一個受害者:當人們對於此罕見花品的興趣逐漸高漲後,他的球莖在一夜之間全部被偷走。

鬱金香之所以適合做為投機標的,是因為花朵顏色的不確定性(當時的人並不明白這是因為病毒攻擊球莖所致),就像一場運氣的賭注。素色種的鬱金香也可能綻放最尊貴的「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的種植相對簡單,不需要大範圍的土地,交易資格也不受職業公會限制。買不起大公司高價股的人,可以押注在鬱金香上。過去,鬱金香市場只有在球莖出土的夏季開放。但隨著鬱金香熱潮漸趨瘋狂,交易變成全年無休。

種植者會在一排排的球莖上做記號,根據品種與栽種時的重量,每株球莖會得到一個編號,而每株球莖的交易歷史則會記錄在另一張紙上。珍貴的品種會以株分售,重量則以「艾斯」(「ace」或「aas」,即0.05公克)為單位;普通品種則以花床為單位販售。至此,鬱金香有了一致的標準規格,就像是維瑟爾銀行的票券或東印度公司的股票般。

延伸閱讀>>三大泡沫經濟事件》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延伸閱讀>>三大泡沫經濟事件》牛頓也曾被割韭菜 ? 著名股災「南海泡沫事件」警惕後世投資人

返回頂端